测绘标准化(贵州测绘仪器维修-测绘仪器保养) 按照标准化的定义,应该理解标准化是某一领域或某一范围所有标准的综合。其“综合”的含义就是标准制定、标准等级、标准协调、标准性质、标准体系、标准宣贯、标准时效、标准咨询等,而且还应包括标准跟踪、意见反馈、并密切注意收集国内外标准信息,这就是标准化工作的任务。测绘标准化工作也应包含上述内容。 贵州测绘仪器维修 首先解决立题。对于测绘标准,立题应注意到前后延续连贯,根据轻重缓急和经费支持等因素确定,需要制定什么标准,目的何在,是为解决测绘生产中哪一技术工序的统一,明确任务方向,相应技术关键和技术指标的研究,与已有标准的关系,理论依据和实际需求,最后的任务落实。 标准等级的确定。根据标准管理规定,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,应当制定国家标准;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,可制定行业标准。测绘标准基本上是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。在传统测绘技术上,大部分确定为国家标准,少数带有较强专题性质的标准列入行业标准之中。90年代中期,由于数字测绘技术的应用,需要许多技术标准,但由于时间较短,技术并未成熟,而且应用的软件还在不断更新完善之中,为了尽量避免出现各自为政,无法统一的局面,往往是先以暂行规定出现,然后进行补充修改,以行业标准定级,经过一段时间运作,再进行修改补充后以国家标准定级。 根据标准管理规定,对于国家标准需确定其标准类别性质,分为8种:基础、安全卫生、环境保护、工程建设、产品、方法、管理技术和其他。测绘标准分类中,除安全卫生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外,其他都有相应的标准分类。 贵州测绘仪器维修
标准协调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环节,前面已述,对于某一项独立技术标准来说,可以不顾及与其他标准的协调问题,只要求对此项技术统一就行;但事情往往并非如此简单,许多标准之间是互相牵连的,测绘标准尤其如此。举一例,对地形图符号的编码,由于计算机制图,现有各种比例尺地形图符号都需编码,而且还有原来的基础编码,由于比例尺的不同,作为基础骨架的参照点也不相同,有的用水系作骨架,有的用道路、有的用居民地等等,而且繁简程度也不一样,所以在编码时会出现矛盾,这就要求事先协调好,不能强调自我、各自为政,必须互相兼容。这些问题虽然难度大,但必须解决,否则生产上将出现无法统一的局面。 贵州测绘仪器维修 为了做好协调工作,应考虑整个测绘标准体系的建立。测绘标准体系是测绘标准化工作的关键,它将使整个测绘标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,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临时决定随心所欲。一旦形成整体,就有时间和空间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较深入的思考,特别是在轻重缓急方面作到心中有数,更重要的是能系统地顾及到标准之间的协调与兼容,尽量减少矛盾。很明显,测绘标准体系的建立和运作,在管理上是一项较繁杂的工作,需要统一考虑、统一安排、统一组织、统一管理。在传统测绘技术上,从大地控制到测制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,直至地图制印出版,已有一整套较成熟的技术标准体系,使得测绘生产工艺全过程得到全面技术保证。从90年代中期开始,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,使测绘手段和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,数字测绘正替代过去传统测绘生产,这就需要尽快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,建立新的测绘技术标准体系。又因为3S技术的应用,使得大地、航测、制图分工越来越不明显,互相都有渗透,故在技术标准体系建立中也将改变过去的划分办法,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新技术新工艺的测绘标准体系。同时应注意到,测绘标准体系在总框架之下,应建立各项专业性较强的分体系,例如地籍标准系列、房产测绘标准系列、海洋测绘标准系列等,这些工作虽然都属于测绘工作,但其专业性质突出,应用范围很广。再如地籍,其包含内容应是地籍管理与地籍测量,两者是不可分的,从80年代开始就想建立地籍,并已进行地籍测绘,但如何建立一整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地籍标准体系尚未充分考虑过,特别是从法规的形式上建立起地籍测绘与地籍管理的有机联系,目前相差甚远。 标准时效是标准化管理工作应注意到的问题。90年代前,由于传统测绘技术运用几十年了,一本规范使用很长时间;90年代后,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,日新月异,相应的技术标准也应及时得到修改更新。标准时效目的在于使标准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,落后的技术标准是无法指导生产的。我国的国家标准规定更新周期为3~5年,但实际上测绘的国家标准进行更新的时间要长得多。当然这有许多因素制约所造成,从测绘标准化工作的整体安排上,应注意到相应标准的时效性。 测绘标准的宣传、贯彻、咨询必须落到实处,这是测绘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。由于生产手段各异,方法很多,最终要达到统一技术标准,就需要了解掌握所制定技术标准的内涵,以便生产的统筹安排。在测绘标准制定发布后应及时开展宣传、贯彻执行工作,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培训,针对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开展讨论,更利于标准的贯彻落实和推广,扩大影响面。比如,原外业控制测量的发展次数,规范中都规定从大地点起可发展3次,以往多次电话、来函询问:我们不需要发展这么多次,能否把边长或总长放宽些?实际上这种问题如果能做好宣传贯彻,生产管理人员就能很好处理。 除上所述,测绘标准化工作还需开展经常性的标准跟踪服务,听取生产中的反馈意见。虽然在许多测绘技术标准的总则中都有一条规定:“在能够满足本规范精度要求的前提下,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,亦可采用规范以外的其他方法。”这对于规范制定后出现的新方法是有作用的,但对于已普遍应用的技术而规范中又不明的,应该是规范本身就有明显缺憾,需要及时处理,又因为标准具有时效性,不可能进行随时修改,这就要求能有一种反馈意见的收集措施,以便今后进行修订。 此外,测绘标准化工作还应有一项任务,就是密切关注国内外测绘科技动态和相关标准的信息。测绘科技发展必将引发技术方法的创新,相应新的技术标准亦将应运而生,才能达到及时指导生产的目的,可见,测绘技术标准还应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前成分。此项工作近几年已加大力度,收到较好效果,使测绘标准既能适应我国的国情,又能考虑到与国际接轨,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。 测绘标准化工作的诸多方面,是一项各方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,必须有长远计划和短期安排,真正落到实处,同时它是社会公益性很强的工作,需得到经费的支持,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。
免责声明: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,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友情提醒:为保障您的利益,降低您的风险,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。